今日萊特幣Litecoin (LTC)價格
萊特幣Litecoin的即時價格為 $104.49 USD。
在過去 24 小時內,萊特幣Litecoin的交易量為 $884.3M USD,變化幅度為 +4.10%。目前萊特幣Litecoin即時價格距離 7 日內的價格最高點 $106.13 USD 變動了 -1.55%,距離 7日內的價格最低點 $87.29 USD 則變動了 +19.70%。
目前 萊特幣Litecoin的流通供應量為 $84,000,000.00 LTC,對應市值為 $7.6B USD,過去 24 小時內, 市值變化幅度為 +4.54%。
以市值計算,萊特幣Litecoin目前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排名第 22 位。
萊特幣Litecoin (LTC)市場數據
市值
$7.9B
24小時交易額
$884.3M
流通量
84M LTC
最大供應量
84M LTC
完全稀釋後市值
$8.7B
流動性指標
11.16%
關於
匯率
購買
榜單
問題
關於萊特幣Litecoin (LTC)
什麼是萊特幣(LTC)?
萊特幣(Litecoin,簡稱LTC)是一種點對點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於2011年10月推出。它被設計成比特幣的改良版本,旨在解決比特幣面臨的一些限制,特別是在交易速度和處理效率方面。萊特幣常被比喻為「數位白銀」,而比特幣則被視為「數位黃金」,這一比喻不僅反映了兩者的市值差異,也說明了萊特幣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定位。
萊特幣運作在一個完全開源的區塊鏈網絡上,不受任何中央機構控制。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金融工具,萊特幣允許用戶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快速、廉價的點對點交易,無需第三方(如銀行或支付處理商)的參與。這種特性使其成為國際匯款、微支付以及日常交易的潛在選擇。
萊特幣是最早且最成功的山寨幣(Altcoin)之一,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保持了較長時間的穩定地位。儘管市場上已有數千種加密貨幣,萊特幣仍然憑藉其技術基礎、開發團隊的持續改進以及社區支持,在市值排名中穩居前列。
萊特幣如何運作?
萊特幣的運作基於一套複雜而精密的技術機制,以下是其核心運作原理的詳細解析:
1. 區塊鏈技術:萊特幣使用分佈式帳本技術,即區塊鏈,作為其基礎架構。每筆交易都被打包到一個區塊中,這些區塊按時間順序連接形成一條不可篡改的鏈。區塊鏈的分佈式特性確保了網絡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因為每個節點都保存了完整的交易歷史記錄。
2. Scrypt工作量證明演算法:萊特幣採用Scrypt作為其工作量證明(PoW)演算法,這與比特幣使用的SHA-256有著根本性的區別。Scrypt更加記憶體密集型,這意味著它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記憶體來執行,而不僅僅是純粹的計算能力。這一特性使得使用專門的礦機(ASIC)進行採礦的優勢相對較小,至少在理論上更有利於使用一般CPU和GPU的個人礦工參與網絡維護。
3. 更快的區塊生成時間:萊特幣平均每2.5分鐘生成一個新區塊,比比特幣的10分鐘快得多。這一特性使得交易確認更加迅速,用戶無需等待太長時間就能確認其交易已被網絡接受。這對於需要快速結算的商業應用尤為重要。
4. 更高的交易處理能力:由於區塊生成時間更短,萊特幣網絡理論上可以在相同時間內處理比比特幣多四倍的交易量。這種更高的吞吐量使得萊特幣在面對網絡擁塞時表現得更為穩定,交易費用也傾向於保持在較低水平。
5. 閃電網絡兼容性:萊特幣完全支持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這是一個建立在主區塊鏈之上的二層解決方案。閃電網絡允許用戶創建支付通道,在這些通道中可以進行幾乎即時的微支付交易,而無需每次都在主區塊鏈上確認。這大大提高了萊特幣的可擴展性,使其能夠處理更多的交易,同時保持極低的費用。
6. 交易確認和安全性:萊特幣交易通常需要至少6個確認(即6個新區塊被添加到包含該交易的區塊之後)才被視為完全確認,這大約需要15分鐘。這一時間比比特幣的1小時確認時間要短得多,但仍然提供了高度的安全保證,防止雙重支付和其他攻擊。
萊特幣的這些技術特性使其成為一個高效、安全且靈活的支付網絡,能夠滿足各種交易需求,從小額日常支付到大額價值轉移。
誰創造了萊特幣?
萊特幣(Litecoin)由李啟威(Charlie Lee)於 2011 年創立。李啟威出生於象牙海岸,後移民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計算機科學學士與碩士學位。他曾在 Google 擔任工程師,參與包括 Chrome OS 在內的項目。2011 年初,他開始接觸並深入研究比特幣,意識到其在交易速度與挖礦集中化上的潛在缺陷,於是著手開發一個能與比特幣互補的加密貨幣。
萊特幣是基於比特幣源碼修改而來,保留了去中心化與供應上限等設計,同時引入更快的區塊時間(2.5 分鐘)和 Scrypt 演算法,降低挖礦門檻,提升交易效率。2011 年 10 月 13 日正式上線後,迅速受到加密社群關注。2013 年李啟威離開 Google,加入 Coinbase 擔任工程總監,同時繼續推動萊特幣發展,並維持與社群的互動。
2017 年 12 月,李啟威宣布已出售或捐贈手上大部分萊特幣,僅保留少量作為收藏。他表示此舉是為了避免自己發言對市場價格產生影響,展示對去中心化與長期發展的承諾。這一決定雖曾引發爭議,但也獲得不少人的尊敬,認為他展現出少見的誠信與責任感。
如今,李啟威不僅仍活躍於萊特幣的技術推廣與生態推動,更是萊特幣基金會的董事總經理,致力於推進萊特幣的教育、研究與應用。他在社群中被暱稱為「Chikun」,活躍於 Twitter(現為 X),持續對外分享觀點與專業洞察,是加密領域少數仍堅守初衷並主動參與治理的創始人之一。
萊特幣與比特幣有何不同?
萊特幣與比特幣作為兩種主要的加密貨幣,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著關鍵的區別。以下是它們之間的詳細比較:
1. 演算法與採礦機制:萊特幣採用 Scrypt 演算法,而比特幣則使用 SHA-256。Scrypt 設計初衷是降低對 ASIC 礦機的依賴,使一般用戶也能參與挖礦,更具去中心化潛力。儘管現在 Scrypt 也出現了專用礦機,但相對比特幣仍稍微更友善於中小型礦工。這一演算法差異影響了礦工設備需求與網絡結構。
2. 區塊時間與交易速度:萊特幣每個區塊生成時間為 2.5 分鐘,遠快於比特幣的 10 分鐘,意味著交易可更快速獲得確認。舉例來說,達成 6 次區塊確認,萊特幣約需 15 分鐘,而比特幣可能需 1 小時。這讓萊特幣在日常小額支付或需要快速結算的應用場景中更具優勢。
3. 供應量與幣價結構:萊特幣的最大供應量為 8,400 萬枚,是比特幣的四倍。這讓單位價格更親民、數字更可讀,也更符合「日常交易媒介」的定位。儘管如此,兩者的通膨曲線相似,都有每隔一段時間減半的機制以控制供應增速。
4. 交易費用與可用性:萊特幣的交易費用通常顯著低於比特幣,特別是在比特幣網絡擁塞時更明顯。由於萊特幣區塊生成頻繁,處理能力更穩定,這有助於減少用戶競價,提高交易確認效率,特別適合零售支付和鏈上微交易。
5. 網絡規模與安全性:比特幣的哈希率(衡量網絡計算能力的指標)遠高於萊特幣,這意味著攻擊比特幣網絡需要更多的資源。然而,由於演算法不同,直接比較哈希率並不完全公平。總體而言,比特幣網絡被認為更安全,但萊特幣網絡的安全性對於大多數用途而言已經足夠。
6. 技術創新與實驗平台角色:萊特幣常被視為「比特幣先行試驗場」。例如 隔離見證(SegWit)和閃電網絡等技術都是先在萊特幣實施後才推向比特幣。這讓萊特幣具備更高的創新彈性與社群接受速度,是探索新功能的實用平台。
7. 市值、生態系統與開發社群:比特幣擁有最大市值、市場關注度與最龐大的開發社群,其生態系統覆蓋從錢包、交易所到支付方案的完整鏈條。而萊特幣雖然規模較小,但也擁有忠實用戶與穩定的開發進度,是歷史最悠久且仍持續活躍的加密貨幣之一。
8. 市場定位與使用情境:比特幣廣泛被視為「數位黃金」,以價值儲存與抗通膨資產為主要定位;而萊特幣則被定位為「數位白銀」,強調作為交易媒介的速度與低成本。這種互補設計使兩者可在不同場景中共存,各自發揮長處。
萊特幣與比特幣並非直接競爭的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萊特幣從設計之初就定位為「比特幣的輔助貨幣」,旨在提供更快、更便宜的交易選擇,同時保持與比特幣相似的核心原則和安全性。這種關係使兩者能夠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共存,服務於不同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萊特幣的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
1. 總供應與發行機制: 萊特幣的最大供應量為 8,400 萬枚,是比特幣的四倍。每區塊初始發行 50 枚,約每 4 年進行一次減半(目前為每區塊 6.25 枚,預計 2142 年發完)。這一模型設計使年通脹率逐步下降,目前約為 1.13%。
2. 分配與公平性: 萊特幣無預挖、無ICO,全數透過公開挖礦釋出。創辦人李啟威已於 2017 年出售或捐出大部分個人持幣,以避免利益衝突並維持項目去中心化。整體持幣分布較為分散。
3. 挖礦激勵與安全機制: 礦工透過區塊獎勵與交易費用獲得報酬。網絡會每 3.5 天自動調整挖礦難度,以保持平均 2.5 分鐘的區塊時間。雖然安全性略低於比特幣,但對大多數應用仍屬充足。
4. 支付與應用場景: 萊特幣具備快速確認與低手續費,適合日常支付與小額交易;其次,萊特幣在主要交易所擁有充足的交易對,保證了良好的市場流動性,使用戶能夠方便地買賣或將其兌換為其他貨幣。也具一定儲值潛力,但穩定性仍不及比特幣。
5. 技術創新對代幣經濟的強化: 萊特幣導入 SegWit 降低交易成本,並支援閃電網絡加速微支付。MimbleWimble 技術提升隱私性;原子交換功能也增強跨鏈互操作性,拓展其在 DeFi 和支付系統中的實用性。
6. 市場價格與波動特徵: 萊特幣的市場表現展現出一些獨特的特徵。首先,萊特幣與比特幣價格走勢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但其波動幅度通常大於比特幣,反映了小市值加密貨幣的一般特性。歷史上 LTC/BTC 比率多介於 1:30 至 1:80 之間。每次區塊獎勵減半前後,市場對 LTC 關注度與價格波動都會明顯上升。
影響萊特幣價格的因素
萊特幣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投資者和用戶更全面地評估其價值動態:
1. 比特幣價格走勢:萊特幣與比特幣相關性歷來較高,通常在0.7到0.9之間(1表示完全正相關)。作為加密貨幣市場的領導者,比特幣的價格變動往往會引導整個市場,包括萊特幣。在牛市期間,萊特幣往往會跟隨比特幣上漲,但波幅可能更大;同樣,在熊市中,萊特幣的跌幅也可能超過比特幣。這種「貝塔係數」較高的現象使萊特幣成為一些交易者在看好比特幣但希望獲得更高回報(同時承擔更高風險)時的選擇。
2. 整體加密貨幣市場情緒:加密貨幣市場情緒波動劇烈,從極度恐懼到極度貪婪。這些情緒變化可通過「恐懼與貪婪指數」等工具追踪,往往會影響所有主要加密貨幣的價格,包括萊特幣。社交媒體討論、影響者言論和頭條新聞都能迅速改變市場情緒,導致短期內的大幅價格波動。市場投機行為,如「逢低買入」、「恐慌性拋售」以及對歷史價格模式的技術分析交易,都會放大這些情緒驅動的波動。
3. 減半事件的影響:萊特幣每約四年發生一次的減半事件直接減少了新幣的供應速率,在供需理論上,這種供應減少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如果需求保持不變或增加)。歷史數據顯示,萊特幣減半前後通常伴隨著價格波動和增強的市場關注度。例如,2019年的減半前,萊特幣價格在幾個月內大幅上漲,而2023年的減半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減半事件不僅影響實際供應,還通過「稀缺性敘事」影響市場心理,這種預期效應有時比實際供應變化的影響更為顯著。
4. 技術更新和網絡改進:重大協議升級,如隔離見證(SegWit)的實施,可以提高萊特幣的功能性和效率,增強其實用價值,從而可能推動價格上漲。MimbleWimble等隱私增強技術的開發進展可能吸引注重隱私的用戶,增加萊特幣的使用案例和需求。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如閃電網絡)的進一步整合使萊特幣更適合小額支付和高頻交易,這可能擴大其潛在市場。安全漏洞修復和網絡彈性增強措施有助於建立信任,對長期價值有積極影響。
5. 採用和實際使用情況:商戶接受度的擴大直接增加了萊特幣的實用性和需求。每當有主要零售商、服務提供商或支付處理商開始接受萊特幣,都可能對其價值產生積極影響。日常交易量和活躍地址數量是衡量網絡健康和實際使用的關鍵指標。這些指標的持續增長表明萊特幣正被實際使用,而不僅僅是投機資產。跨境支付、微支付以及與傳統金融系統整合的案例能夠展示萊特幣的實際效用,增強其長期價值主張。
6. 監管環境變化:全球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直接影響萊特幣的可訪問性、合法性和實用性。友好的監管環境可以促進採用,而嚴厲的限制則可能抑制需求。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監管機構的決定和聲明對市場情緒有重大影響,特別是關於加密貨幣ETF批准、證券分類或反洗錢要求等方面。稅收政策變化會影響投資者的行為和持有意願,例如,若某些國家提供更優惠的加密貨幣稅收待遇,可能吸引更多投資。
7. 宏觀經濟因素:通貨膨脹率上升通常會增加對被視為通脹對沖資產的加密貨幣(包括萊特幣)的興趣,尤其是在萊特幣有限供應的特性被強調時。利率環境影響風險資產的吸引力。低利率環境通常有利於風險資產投資,包括加密貨幣;而高利率環境可能導致資金流向更傳統的金融工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如地緣政治衝突、金融危機)可能導致「避險情緒」,歷史上這種情緒有時會增加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需求,進而影響萊特幣。美元強弱(通常通過美元指數衡量)與加密貨幣價格通常呈負相關關係,美元走強時,萊特幣等加密貨幣往往表現不佳,反之亦然。
雖然短期價格難以預測且常不理性,但長期價值更可能受技術發展、實際採用和網絡健康等基本面因素驅動。若想了解更多萊特幣波動的成因、以及如何解讀幣價波動,可至萊特幣歷史價格頁面查看更多資訊。
萊特幣是一個好的投資嗎?
潛在優勢
1. 長期存在和市場驗證:萊特幣自2011年創立以來已經存在超過12年,這使其成為加密貨幣領域中最長壽的項目之一。這種持久性表明了其基本設計的穩健性和持續的市場需求。萊特幣經歷了多次市場週期,包括嚴重的熊市和牛市,但始終保持了其在頂級加密貨幣中的地位。這種生存能力在高度競爭和快速變化的行業中尤為重要。歷史數據顯示,儘管有顯著的價格波動,萊特幣的長期價格趨勢呈上升,為耐心的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潛在回報。
2. 技術穩健性和持續創新:萊特幣網絡在其歷史上保持了幾乎100%的正常運行時間,沒有經歷重大的安全漏洞或攻擊,這證明了其底層代碼的質量和安全性。作為比特幣的「測試網」,萊特幣經常率先採用新技術,如SegWit和閃電網絡。這種創新精神使萊特幣能夠保持技術相關性並不斷改進。萊特幣核心開發團隊和更廣泛的開發者社區持續活躍,定期發布更新和改進,確保網絡跟上最新的安全標準和功能需求。MimbleWimble等計劃中的升級有望進一步增強萊特幣的隱私和可擴展性功能,可能增加其對特定用戶群體的吸引力。
3. 供應經濟學和通貨緊縮性質:與比特幣類似,萊特幣有固定的最大供應量(8,400萬枚)和預定的發行計劃,創造了結構性稀缺性。減半事件每四年減少新幣的發行速率,理論上可以在需求穩定或增長的情況下推動價格上漲。萊特幣的通貨緊縮設計使其成為對抗法定貨幣通貨膨脹的潛在對沖工具,尤其在高通脹環境下。
潛在風險
1. 市場競爭和技術替代風險:加密貨幣領域高度競爭,許多新項目提供更先進的功能、更高的交易速度或更低的費用。例如,Solana、Ripple等項目在交易速度方面超過了萊特幣。智能合約平台(如以太坊、Cardano、Polkadot等)提供了超越簡單價值轉移的功能,這可能限制萊特幣的增長潛力。穩定幣的崛起滿足了許多日常交易需求,可能減少對萊特幣作為支付媒介的需求。比特幣自身的技術進步,如閃電網絡的廣泛採用,可能減弱萊特幣作為更快替代品的價值主張。
2. 採用挑戰和使用案例限制:儘管存在多年,萊特幣的實際商業採用仍然有限。大多數持有者似乎將其視為投資資產而非支付方式。萊特幣的功能相對基礎,主要專注於價值轉移,缺乏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非同質化代幣(NFT)等更廣泛的應用能力。跨境支付和微支付等核心使用案例面臨來自專門設計的替代方案(如XRP、XLM)和更新技術的競爭。商家接受度增長緩慢,部分原因是加密貨幣波動性和監管不確定性。
3. 價格波動性和市場風險:萊特幣的價格歷史表現出極高的波動性,曾經歷過80%以上的價值下跌和數倍的上漲。這種波動性使其作為短期投資具有高風險。萊特幣與比特幣的高度相關性意味著它容易受到更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波動的影響,減少了多元化的好處。萊特幣市場相對較小,理論上更容易受到市場操縱或大規模交易的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的投機性質和情緒驅動的特性可能導致與基本面價值脫節的價格變動。
4. 風險管理和投資組合分配:由於其高波動性和投機性質,萊特幣投資應僅限於整體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通常建議不超過總資產的5-10%。投資者應該只投入他們能夠承受全部損失的資金,不應該用生活必需資金或短期需要的資金投資萊特幣。美元成本平均法(定期投資固定金額)可以幫助管理波動性風險,避免試圖猜測市場頂部和底部的風險。將萊特幣作為更廣泛加密貨幣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儘管加密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往往很高。
投資萊特幣需要全面考慮以上因素,並充分了解其技術基礎、經濟模型和市場動態,可輔以 BingX 萊特幣價格預測頁面作為參考,做出符合個人財務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決策。建議將其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中,避免將過多資金集中在單一高風險資產上。
如何安全儲存萊特幣?
無論你是長期持有者還是短期交易者,LTC的安全儲存方式都值得認真看待。由於不同幣種屬於不同區塊鏈(如 ERC-20、Solana、BNB Chain 等),所需的錢包支援與操作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選擇正確、穩定且安全的儲存方式,將直接影響你在市場中的操作靈活性與資產保障。
對於大多數用戶,我們建議將 LTC存放於 BingX 平台。這樣做的好處包括:
• 免管理私鑰風險:資產安全由 BingX 託管,你無需擔心私鑰遺失、助記詞備份或設備被盜等問題。這大幅降低了因人為錯誤或駭客攻擊所造成的損失風險,也讓資產管理更輕鬆安心。
• 免管理多個錢包:不同幣種常有不同的鏈協議(例如 ERC-20、SPL、BEP-20 等),若選擇自行保管,可能需要同步管理多個錢包與私鑰。將資產存放在 BingX,則能有效整合管理,減少出錯風險,特別適合同時持有多種加密資產的用戶。
• 交易靈活、低手續費:BingX 支援像是 LTC/ USDT 等熱門交易對,並提供低手續費與高流動性撮合引擎。你可以即時進行買賣、合約交易或策略配置,無需等待鏈上轉帳確認,提升整體交易效率。此外,平台也提供多元的衍生品與理財商品選擇,包含合約交易、網格策略、理財等,讓你根據市場狀況靈活調配資產。
• 平台級安全保障:BingX 擁有完整的100%儲備金證明(Proof of Reserve)制度,確保每一筆用戶資產都有 100% 對應備付。同時採用冷熱錢包分層管理、多簽驗證與異常行為監控等多重機制,並定期接受第三方資安與儲備審計,保障用戶資產安全與透明度。
若你偏好自行掌握資產,也可選擇使用自託管錢包(self-custodial wallet),請務必留意以下資訊:
• 鏈屬性要求:LTC 為 Litecoin 區塊鏈的原生代幣,需選擇支援 Litecoin 協議的錢包工具,確保能正常接收與發送資產。
• 常見錢包工具:建議使用市面上被廣泛採用且支援 Litecoin 的錢包,如 Litewallet、Exodus、Trust Wallet、Atomic Wallet、Trezor、Ledger 等。
• 私鑰風險管理:請妥善備份助記詞與私鑰,並離線儲存於安全位置。一旦遺失,將無法恢復資產,也無法由任何平台協助找回。交易前也請確認你的錢包支援正確的區塊鏈,並確保轉帳地址相容——操作錯誤可能導致資產永久損失。連接錢包前,也請務必核實連接來源,避免釣魚網站或未經授權的存取風險。
萊特幣為什麼被稱為「數位白銀」?
萊特幣被稱為「數位白銀」主要基於它與比特幣(常被稱為「數位黃金」)的關係和特性對比:
• 互補關係:就像現實世界中黃金用於儲值而白銀更適合日常交易,萊特幣設計為比特幣的輕量級互補幣種,更適合小額、頻繁交易。
• 供應量比例:萊特幣最大供應量為8,400萬枚,恰好是比特幣2,100萬枚的四倍,這種比例接近現實世界中白銀與黃金的自然存量比例。
• 價值層級:萊特幣的單位價格一直遠低於比特幣,使其像白銀一樣成為更容易獲取的貴重資產。
• 創始人意圖:李啟威創建萊特幣時明確表達了這一概念,他將萊特幣定位為與比特幣共存的補充貨幣,而非競爭對手。
這個比喻已成為萊特幣品牌定位的核心部分,幫助其在眾多加密貨幣中確立了獨特的市場地位。
萊特幣基金會是什麼?他們如何推動 LTC 的發展?
萊特幣基金會(Litecoin Foundation)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於2016年在新加坡成立,主要職責包括:
• 技術開發:資助萊特幣核心協議的開發工作,組織開發者改進和維護代碼庫。
• 業務發展:與商業夥伴、交易所和支付處理商建立合作關係,推動萊特幣的實際應用和採用。
• 教育與宣傳:提供教育資源,舉辦會議(如年度萊特幣峰會),增加公眾對萊特幣的了解。
• 社區建設:促進萊特幣社區的發展和參與,協調全球用戶和支持者的活動。
• 戰略合作:與其他區塊鏈項目和組織建立合作關係,例如與比特幣閃電網絡開發者的合作。
基金會由捐贈和贊助支持運作,包括李啟威本人的貢獻。他們通過提供技術和社區支持,保持了萊特幣的持續發展和相關性,同時也確保項目保持去中心化,不由單一實體控制。
萊特幣會消失嗎?
萊特幣完全消失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其市場地位仍可能受到挑戰。它已運行超過12年,擁有穩定的開發團隊、大型社群與礦工基礎,並受到主要交易所與支付商支持,展現出良好的韌性與持久性。然而,加密貨幣市場競爭激烈,許多新項目提供更先進的功能,像是智能合約與DeFi整合,這些都是萊特幣目前所缺乏的。此外,比特幣本身也在升級(如閃電網絡),逐步削弱萊特幣作為「更快比特幣」的價值主張。實際採用率成長緩慢也是一項挑戰。儘管如此,萊特幣仍具一定品牌認知與基礎應用,其未來關鍵在於是否能持續創新與拓展使用場景,保持在市場中的相關性。
為什麼萊特幣創辦人李啟威出售了所有個人持有的LTC?
2017年12月,李啟威公開宣布他已出售或捐贈了幾乎所有個人持有的萊特幣。他的決定基於幾個關鍵理由:
• 避免利益衝突:作為萊特幣的公眾代表和主要發言人,他的言論和行動可能對萊特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出售持有量使他能夠在不考慮個人財務利益的情況下發表觀點。
• 去中心化承諾:這一行動強化了萊特幣作為去中心化貨幣的理念,表明即使創始人也無法控制或主導項目方向。
• 透明度示範:通過公開這一決定,李啟威樹立了加密貨幣領域透明度的標杆,增強了社區信任。
• 減輕批評:此舉幫助他避免被指責為主要動機是提高個人持有幣的價值,而非真正關心項目的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再持有大量萊特幣,李啟威仍然全職致力於萊特幣的發展,擔任萊特幣基金會的董事總經理。他保留了少量萊特幣作為收藏品,但不再將其視為投資資產。這一決定在加密貨幣社區中獲得了廣泛尊重,被視為對項目長期利益的承諾。
萊特幣網絡曾經遭受過重大攻擊嗎?網絡安全歷史如何?
萊特幣在其十多年的運行歷史中展現了相當強韌的安全記錄:
• 無成功的51%攻擊:至今萊特幣主網未遭受成功的51%攻擊(攻擊者控制超過半數網絡算力以篡改交易歷史)。儘管理論上萊特幣比比特幣更容易受到這類攻擊(因為所需算力較少),但實際上這種攻擊從未成功執行。
• 無重大漏洞利用:萊特幣核心協議未曾出現被利用的重大安全漏洞。任何發現的潛在問題通常在造成損害前就得到修補。
• 穩定的網絡運行:萊特幣網絡享有接近100%的正常運行時間,自2011年推出以來沒有經歷過嚴重的網絡中斷。
• 繼承比特幣安全特性:萊特幣繼承了比特幣的核心安全架構,同時經過自己的安全審計和改進。
• 交易所安全事件:雖然萊特幣本身沒有受到網絡層面的成功攻擊,但存放萊特幣的某些交易所曾遭受黑客入侵,導致用戶資產損失。這些事件與萊特幣協議本身無關,而是交易所安全問題。
• 主動安全更新:萊特幣開發團隊積極實施安全更新和協議改進,如SegWit的早期採用,這有助於解決潛在的交易延展性問題。
總的來說,萊特幣展現了作為一個成熟區塊鏈的堅實安全記錄,這也是其長期生存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與所有加密貨幣一樣,個人用戶仍需謹慎保護自己的私鑰和資產安全。
訊息源
萊特幣Litecoin (LTC)價格轉換器
LTC to USD
1 LTC = $ 104.50
LTC to VND
1 LTC = ₫ 2,714,027.16
LTC to EUR
1 LTC = € 94.20
LTC to TWD
1 LTC = NT$ 3,177.77
LTC to IDR
1 LTC = Rp 1,745,048.54
LTC to PLN
1 LTC = zł 399.69
LTC to UZS
1 LTC = so'm 1,346,526.94
LTC to JPY
1 LTC = ¥ 15,506.16
LTC to RUB
1 LTC = ₽ 8,464.76
LTC to TRY
1 LTC = ₺ 4,053.91
LTC to THB
1 LTC = ฿ 3,497.71
LTC to UAH
1 LTC = ₴ 4,332.95
LTC to SAR
1 LTC = ر.س 391.95
如何購買萊特幣Litecoin (LTC)
充值帳戶
選擇您偏好的支付方式,如銀行帳戶、信用卡/金融卡等,為您的 BingX 帳戶充值。
熱門加密貨幣榜單
過去24小時內,BingX.com 上交易量最大的資產。
關於萊特幣Litecoin (LTC)的常見問題
目前1顆 Litecoin (LTC) 價值多少?
Litecoin (LTC) 價格預測為多少?
Litecoin (LTC) 的歷史最高價是多少?
Litecoin (LTC) 的歷史最低價是多少?
市面上有多少 Litecoin (LTC) 在流通?
Litecoin (LTC) 市值是多少?
免責宣告:
價格分析與估值受多項因素影響,任何理論性預測皆無法保證代幣將達到特定價格水準。本文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進行充分研究,在做出任何財務決策前,審慎評估相關風險。
您在存取並使用本平台時,即表示您同意遵守我們的《使用條款》。
交易加密貨幣及其他金融商品具有風險,可能導致資金損失。請勿投入超出您可承擔風險範圍的資金進行交易。請您務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必要時請尋求獨立的財務顧問建議。
如需更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加密貨幣交易風險披露說明》。
免責宣告:
價格分析與估值受多項因素影響,任何理論性預測皆無法保證代幣將達到特定價格水準。本文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進行充分研究,在做出任何財務決策前,審慎評估相關風險。
您在存取並使用本平台時,即表示您同意遵守我們的《使用條款》。
交易加密貨幣及其他金融商品具有風險,可能導致資金損失。請勿投入超出您可承擔風險範圍的資金進行交易。請您務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必要時請尋求獨立的財務顧問建議。
如需更詳細訊息,請參閱我們的《加密貨幣交易風險披露說明》。